金年会

學校主頁
首頁  政策文件

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 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發布者: 網站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0-07-21
浏覽次數: 10

蘇教職〔2020〕6号

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局,各高等職業學校: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要求,推進我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将《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各地、各校結合實際認真落實。

省教育廳    

2020年7月17日

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

(2020—2022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号)和《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若幹意見》(蘇政發〔2018〕68号)等文件要求,推進我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标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家和省決策部署,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通過三年左右努力,推進各層次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備;健全質量标準體系和評價體系,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更加凸顯;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更加完善;強化職業院校教學内涵建設,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更加深入。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将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曆史國家課程标準。高等職業學校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加強人文素養公共基礎課程建設。統籌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培育一批思想政治示範課堂和課程思政典型案例,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建強專兼結合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按照規定比例要求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鼓勵聘請勞動模範、道德模範、技術能手、大國工匠擔任德育兼職導師。培育一批“名班主任工作室”。

2.突出培育職業素養和塑造工匠精神。将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大力培養學生“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職業品質。借鑒現代企業文化,強化職業操守教育。以培養工匠精神為重點強化勞動教育,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落實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學時要求,将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每所學校每個專業類都要選取對應的典型企業作為職業素養培育實踐基地。選樹一批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定期開展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3.構建職業院校“三全育人”體系。職業院校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和教育教學各環節,構建學校教師、企業師傅、學生家長等全員參與,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實施,學校、企業、家庭、社區等全方位密切配合的育人工作體系。突出養成教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深化體育藝術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習慣。職業院校做到“六個一”,即幫助學生制訂一份個性化成長方案、養成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一個良好的愛好、參加一次校級以上競賽、參加一類志願服務或創新創業活動、樹立一個養成教育品牌。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二)各層次職業教育高質量協調發展

4.堅持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保持高中階段普職比大體相當,夯實中等職業教育作為現代職教體系的基礎。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需求,進一步明晰中職教育辦學定位,由注重培養一技之長轉變為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由就業教育轉向生涯教育。紮實推進中職“領航計劃”,充分發揮領航學校的示範帶動作用。落實《關于推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推進五年制高職提高質量、辦出特色。各設區市加強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統籌,不斷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标準化建設。

5.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整體水平。落實“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學校。繼續實施“省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卓越計劃”,開展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鼓勵市、縣屬高職院校緊密結合本地産業特色發展,加快提升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指導民辦職業院校強化内涵建設。對新建高職院校予以扶持。充分發揮優質高職資源的輻射作用,帶動全省職業院校整體提升,全力打造高等職業教育“江蘇高地”。

6.加快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緊貼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對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研究職業教育本科的辦學标準、專業教學标準和學位授予條件。推進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各層次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培育一批中高職銜接示範專業。鼓勵和支持地方本科高校積極承擔現代職教體系項目,向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對于本科院校實施的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在院校審核性評估、專業綜合評價時實行單獨分類評價。擴大專轉本招生規模。支持具有相應資質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與産教融合型企業聯合培養行業急需的專業碩士學位人才。

(三)提升校企協同育人水平

7.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推動相關部門和各設區市落實《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促進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積極做好産教融合型企業和産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有關工作。支持職業院校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等方式開展合作辦學。完善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項目的準入和退出制度,推廣現代學徒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支持職業院校聯合企業面向職工、農民、退役軍人等開展培養培訓,針對擴招生源的特點,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校企共定标準、共商方案、共開課程、共訓技能,确保人才培養質量。

8.豐富校企協同育人載體。對接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需求,建設一批高水平産教融合實訓基地。推進集聚、集約、集優的産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設;跨學校跨專業跨區域整合教學資源,與企業聯合建設一批緊密對接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的産業學院。發揮好職教集團的紐帶作用,推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推動職教集團高效運行,培育一批示範性職教集團。培育一批校企合作示範組合。

9.提高專業建設與産業發展适配度。建立專業結構動态調整機制。強化行業指導,在主要産業領域成立省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指委”),依托行指委發布行業人才供求信息,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調研,全過程指導行業人才培養。選擇若幹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開展人才供需典型性研究,定期發布《江蘇省職業教育專業與産業吻合度預警報告》。各設區市研究發布優先發展專業清單,引導學校開展專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強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促使人才培養鍊和産業鍊緊密銜接。鼓勵職業院校開展按照專業類(專業群)招生工作。

(四)強化教師實踐能力

10.提升教師隊伍雙師素質。出台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辦法。完善教師準入制度,鼓勵職業院校從具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中選聘專業課教師。建立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等聯合培養新型職教教師的機制。依托産教融合型企業,建立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強化教學基本功和生産實踐能力培養;面向行業企業的優秀技術技能人才開展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組織開展職業學校校長和管理幹部培訓。健全省、市、校分級協作的教師培訓體系,推進職業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培育一批教學名師和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11.健全教師校企雙向交流機制。建立校企人員雙向流動、相互兼職的常态運行機制。落實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依托教師企業實踐基地,保證教師每年至少累計1個月參與企業實踐。完善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提高職業院校教師指導學生實習、參與企業項目開發和技術改造等方面能力。職業院校健全自主聘任兼職教師的辦法,吸引一批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壯大職業院校産業教授隊伍。

12.完善教師評價激勵辦法。健全職業院校教師專業标準和“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将行業企業從業經曆作為認定新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職業院校完善教師考評制度,建立充分體現教學實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機制。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

(五)持續推進教學改革創新

13.完善教學标準。發揮标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體現中職教育“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要求,立足中高職銜接,充分吸納行業企業意見,按專業類開展新一輪中職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标準和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制定及修訂工作,新制定的中職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覆蓋面達到90%以上。組織研制主要專業領域中高職銜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核心課程标準,推進中高職院校在專業教學标準體系、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深度銜接。職業院校全面推進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要求等教學标準開發工作。

14.創新教學模式。推動“課堂革命”,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深入分析學情,積極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組織教師持續開展“學标、用标、貫标”主題教研活動,綜合運用探究式、讨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靈活采取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切實提升教學效果。高職院校針對不同生源類型,分類組建班級,分類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采取适應社會人員實際的方法開展教學。健全省、市、校三級競賽制度,每年組織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分專業類、分生源類型形成一批教學創新案例并予以推廣。積極培育一批體現江蘇職教特色的高質量教學改革成果。

15.強化教材管理。依據教育部《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教材〔2019〕3号)制定我省實施細則。組織開展教材管理工作專項培訓,提高各地各校教材管理工作水平。結合國家教材工作部署,開展統編教材和規劃教材的常态化培訓,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建設一批省級職業教育教材研究基地,支持校企合作開發一批工作手冊式、活頁式教材和配套數字化資源。各設區市強化區域内中等職業學校教材管理工作。

(六)完善質量評價體系

16.健全職業教育考試制度。建立健全“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招生考試辦法,實行“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方式,推動“職教高考”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完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按專業類實施通用專業技能省級統考,學業水平考試技能成績同時作為學生對口升學考試技能成績,逐步實現中職學考與“職教高考”接軌。完善中職學考成績分析反饋機制,促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17.紮實推進書證融通。積極開展1+X證書試點,将試點工作與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相結合。試點院校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内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做到證書試點工作與日常教育教學互融互通、互相促進。加強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管理,依托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立1+X證書信息管理服務平台。統籌1+X證書試點與學分銀行建設,在“雙高計劃”重點建設專業群中選擇10個代表性專業,探索開展書證學分互認,形成一批可複制、可借鑒的學分銀行應用成果。

 18.加強質量監測工作。優化職業院校内部治理結構,健全規範有序、全程監控、自我診改的質量保證體系。健全人才培養過程與畢業生跟蹤調查反饋機制。鼓勵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制定市、縣(市、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監測評價标準,組織開展區域監測工作。持續完善省、市、校質量年報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七)提升信息化國際化水平

19.強化信息化應用。強化省級職業教育大數據管理與應用。職業院校提升基礎環境智能化水平,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完善智能化管理平台,連通校内行政、教學、科研、學生、後勤等應用系統,将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學校管理全過程;注重聯合企業打造智能化、仿真化實訓基地,提高實訓效率與水平;實現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全覆蓋,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省級統籌建設一批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在線開放課程,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20.打造國際化平台。提升開放辦學水平,實施江蘇職業教育“鄭和計劃”,建設江蘇高職院校“一帶一路”培養合作聯盟。加強與世界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合作交流,建設若幹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平台,推動建設一批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高質量項目。服務江蘇企業“走出去”,在境外建立一批職業教育辦學機構,面向國際推廣江蘇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标準和核心課程标準。鼓勵職業院校在境外開展學曆培養、師資培訓、員工培訓等。

三、保障措施

1.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保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正确方向。完善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職業教育工作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意識形态工作領導權,将黨建工作與學校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加強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學校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建設,凝聚全校力量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落實激勵保障責任。完善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的設區市(縣、區)激勵辦法。各地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撥款經費逐步增長機制,提升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效益。拓寬辦學籌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健全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獎助學金制度。将各地職業教育發展任務落實情況列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評範圍。将職業院校落實本行動計劃情況納入高質量發展考核。

3.加強教科研支撐。完善省、市、校三級教科研工作機制。定期發布職業教育重大研究課題指南。依托行指委等組建一批專職研究人員領銜,職業教育管理者、一線教師和企業高技能人才參加的教科研創新團隊。鼓勵各設區市根據實際制定标準選聘專兼職教研員。各設區市對照普通高中教研員與在校生的比例,同比例配備職教教研員。職業院校組織校内教研機構、教學團隊、名師工作室等深入開展職教科學研究。

4.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講好“職教故事”,積極宣傳職業教育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宣傳“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在大中小學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在中小學廣泛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繼續開展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系列活動。辦好“職業教育活動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傳活動。持續推出職業教育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成功案例,努力形成“不唯學曆憑能力”的輿論氛圍,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完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深入推進學校安全專項整治,全面落實學校安全管理責任。

附件:附件1-5.DOCX

  1.省教育廳重點任務清單

  2.設區市教育局重點任務清單

  3.縣(市、區)教育局重點任務清單

  4.高等職業院校重點任務清單

  5.中等職業學校重點任務清單


XML 地圖